治疗白癜风的药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要说经典动画,《大耳朵图图》必须榜上有名。 前几天,话题#长大后才知道图图爸妈有多好#冲上热搜。 不少人感概:图图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 这可是18年前的动画,图图的父母有什么魅力,让网友念念不忘? 再次重温,我发现,与其说它是一部动画片,不如说是被童趣包装,实际给大人看的作品。 小时候只知道羡慕图图,生娃以后才知道,做图图爸妈那样的大人有多难。 01 一位网友说: 我们国家缺乏三种教育,性教育、爱教育、死亡教育。 分别对应,身体完整,灵魂丰沛,生命价值。 很可惜,从小到大,没有任何一个人给我讨论这些话题。 这是他的遗憾,也是很多孩子的遗憾。 然而,这三个重要的教育议题《大耳朵图图》早有涉猎。 在大多数孩子的记忆里,「性」是家长讳莫如深的话题。 不管孩子说什么,家长总会说一句:长大了就会知道了。 大方与孩子谈性并没什么不可以,《大耳朵图图》第一集,就已经把这个道理告诉了父母。 壮壮一本正经告诉图图,所有的小孩子都是从商店买来的:聪明的漂亮的孩子价格高,像图图这样喜欢调皮的孩子,价格非常低。 天真的图图信以为真,对妈妈说“我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小孩,只值一块钱”。 妈妈哭笑不得,她告诉图图“你是妈妈好不容易才生出来,不是买来的”。 然后继续解释: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大了,在医生的帮助下,把小宝宝变出来。 邻居丁丁生了孩子,妈妈带图图看望婴儿,又趁机科普: 小时候你饿的时候也会哇哇大哭,妈妈抱着你给你喂奶,唱歌哄你睡觉,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在妈妈的怀抱里悄悄长大的。 说这话的时候,图图妈一脸温柔,不觉得有什么尴尬。 性教育从来都不羞耻,它是教孩子爱自己的关键一步。 02 关于爱的教育,动画片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妈妈问图图想要什么生日礼物? 图图表示想要一个哥哥。 爸爸解释:只有先出生的孩子才能当哥哥。 图图又提出要弟弟。 面对孩子“任性”的要求,夫妻俩认真商量,认为图图可能是因为孤单,缺少爱和陪伴,决定悄悄给图图一个惊喜。 生日那天,图图收到一只花猫,自此图图就有了一个贴心的“玩伴”。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却不考虑孩子想要什么。 我们以后可以尝试像图图爸妈那样,先理解孩子需求,再给予需要的爱。 03 《大耳朵图图》最经典一集,便是对死亡的阐释。 得知鹦鹉的平均寿命只有7年,图图开始伤感各种事物的离去。 爸爸告诉他“离开这个世界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现在根本不用担心!” 图图想起年迈的牛爷爷,整天忧心忡忡。 为了解开图图对死亡的心结,爸爸带他看名人画展。告诉他: 毕加索爷爷虽然离开世界很久了,但他留下的画是这些世界的礼物。 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像毕加索爷爷一样,给这个世界留下了音乐、故事。 去公园郊游,他以叶子为例:叶子看上去死掉了,但是埋在土里会变成大树的营养,明年会有更多新鲜的叶子长出来。 图图明白了,他可以做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得到延续。 用有限的生命活出精彩,这便是死亡教育的意义。 然而,很多父母在教育上,赞扬“生”,忌讳“死”。 这也导致有孩子不明白,养的小鸡、小鸭为何突然死去。甚至,有孩子遭遇困境,把走向死亡当作唯一的“救赎”,最终酿成悲剧。 只有先理解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的意义。 下次,孩子问起死亡,记得大大方方和他谈论。 04 有一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图图家收留一只受伤的小麻雀,起名叫啾啾。 爸爸提醒图图,麻雀只能在野外生活,如果把它关在笼子里,它可能就不吃不喝,活活气死了。 图图说,它不会把啾啾关到笼子里。 就这样,在图图的悉心照料下,麻雀越来越亲近他。 几个月后,图图发现麻雀拼命撞窗户,爸爸说:啾啾长大后,必须回到属于它的大自然中去了。 图图哭着说“舍不得啾啾”。 爸爸温柔告诉他: 如果我们不放走他, 他就会一次次地撞。 图图是个善良的孩子, 你不想让啾啾快乐吗? 最终,图图打开窗户,亲手把啾啾放归自然。 教育是对灵魂的塑造,唤醒孩子尊重生命是为人父母最该做的事。 图图爸用一只麻雀,教会孩子什么是尊重生命。 05 图图被小朋友称为“尿床大王”,呆在家里不愿出去玩。 爸爸认为这是很好的锻炼勇气的机会,要让孩子自己解决。 他告诉图图“每个小朋友都会尿床,这根本不丢脸。而且只有经历过尿床的孩子才会成长为男子汉”并鼓励图图大胆告诉小朋友。 他还坦言自己也尿过床,最终却成为了男子汉。 在爸爸的鼓励下,图图把这些话告诉小朋友,从此没有人再嘲笑他。 孩子被欺负怎么办? 《大耳朵图图》给出了答案——教孩子勇敢地反击。 06 一位妈妈留言说,孩子特别浪费,洗一次手能用一大盆的水,从来做不到随手关灯。 她多次提醒要节约水电,孩子就像没听见一样。 这个问题,图图妈也遇到过。 图图是个“浪费小能手”,不关电视,不节约用水。 妈妈很生气,她告诉图图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但图图无法理解,仍然我行我素。 妈妈打个比方: 地球上的水和电就像爸爸的工资,只有那么多。 如果乱花钱,就会把钱花光。 同样的道理,水和电如果不节约用,总有花完的一天。 这次图图听懂了,羞愧地表示以后不再浪费。 你看,与其一味地阻止,不如通俗易懂把道理讲清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07 我们常常告诉孩子: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不要拿陌生人的东西 然而,这样的效果微乎其微。 好人和坏人没有明显的界限,成年人都难以区分,何况是孩子呢? 某天,一个男人用颗糖诱惑图图带路,妈妈赶紧把图图拉走。 图图:他给我糖吃,是好人。 妈妈:不能和陌生人说话,因为他们都是坏人。 图图:牛爷爷也给我糖,可它不是坏人。 妈妈:我们不知道刚才的叔叔是不是坏人,所以不能要他的东西。 图图: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可以问他吗? 妈妈:坏人是不会承认自己是坏人,问了也没用。 虽然妈妈解释半天,可图图还是分不清好人和坏人,甚至把所有的陌生人都当成坏蛋,闹了不少笑话。 在孩子的世界里,好人和坏人有着明显的分界线。 比如,图图坚定认为警察叔叔一定是好人,给的糖可以吃。 关于这个问题,老师的一段话,说得特别好: 一般来说警察叔叔不会无缘无故给小朋友糖吃,带小朋友去玩,因为他们非常忙,有很重要的事情做。 在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人是好人,他们可能有一些缺点,会犯一些错误。比如不给老人让座,不爱护环境,只要改正,他们都不算坏人。 真正的坏人,用眼睛认不出来,但大脑可以帮助我们不上当。 比如,出门在外不离开父母,遇到事情沉着冷静应对。 安全教育是孩子保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这段话辨证性的教育,打破了孩子“识人”的脸谱化认知,很值得我们学习。 08 孩子犯错后,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是责备。 然而,图图爸爸的做法却堪称“教科书”。 图图希望小树赶紧长大就疯狂浇水,导致树苗变得枯黄。 爸爸认为图图出发点是好的,没有必要责备孩子。 图图却担忧地说“小树太黄了会死掉”。 爸爸安慰: 不要紧,是浇水太多了。 停止浇水,就会好了。 我们一起努力把小树救活。 短短几句话,包含了理解、安慰、纠错、改正,为图图爸的做法点赞。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孩子犯错是发展需要”。 家长可以放松心态像图图爸一样谆谆诱导,把错误转变成孩子的成长机会。 09 很多父母想改掉孩子的坏习惯,但不管打骂、震慑根本没有用。 不打不骂可以立好规矩吗?我们看看图图妈是怎么做的。 图图有很多坏习惯:邋遢、不懂礼貌、不收拾玩具…… 为了帮助图图改掉坏毛病,妈妈决定实行“星星计划”——只要图图表现好就能得到小星星,实现愿望。 比如,攒够三颗小星星就能看动画片;六颗小星星去动物园…… “星星计划”开始实行后,图图有了改变,不仅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刷牙,还主动收拾玩具。 因为图图妈勤于表扬,并及时兑现愿望,图图越来越愿意主动改正错误。 比起口头的说教,用孩子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会更容易。 虽然是动画里的情节,但是能实实在在给父母不少启发。 为什么这么多年,人们依旧喜欢看《大耳朵图图》? 我想是因为温暖。 像所有父母一样,图图爸妈也会偶尔失控,心力憔悴。 但他们会常常审视自己,让教育回归本源,以孩子为出发点,从爱出发。 实在可贵。 也是父母应该追求的教育理念。 也正因如此,我二刷这部动画,看得津津有味不觉得幼稚。 此外,这部动画还折射出很多教育问题,时至今日,依旧发人深省。 比如: 夫妻共同参与育儿——图图爸从来没觉得教育孩子是妈妈的责任,工作之余,他会主动承担父亲的责任。 对孩子事事有回应——不管图图如何单纯幼稚、天马行空,父母对图图都是事事有回应、句句有回答。 我想,这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状态。 育儿是漫漫修行路,每天都会面临新的问题。 转发出去,愿我们都能不断进步,像图图父母一样,给孩子和和善而坚定的教育。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