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振鑫 2020年以来,有两个词牢牢占据着资本市场的热搜。一个是“碳达峰”,另一个是“碳中和”。2020年9月,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历史性的提出我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1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未来30年内,碳达峰、碳中和将引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什么是碳中和?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碳补偿,就是向二氧化碳减排机构付钱,让他们通过植树或者其他环保项目抵消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此来减少碳排放。 碳排放问题的根源是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和使用。在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中,能源活动排放占比达到73%。因此,要实现碳中和,能源活动中用零碳燃料替代化石能源是最根本的手段。在上面两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属于间接减排,主要是为了能更灵活的完成减排目标。第二种方法才能够从源头减排,是更加经济的方法、减排的效果也更好。 在2020年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这意味着未来十年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每年要提高1个百分点。这个目标可以说是任重道远。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碳排放自然下降的过程后,均选择了2050年作为碳中和的时间点。而我国作为碳排放量第一的国家,在尚未达到碳达峰的时候,做出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政治承诺,背负的压力更大。因此,加快实现能源的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将成为我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的重点任务。 在能源排放活动中,发电和供热行业排放占比最高,在世界范围内能达到40%。在中国,这一数字甚至高达50%以上。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切入点。目前,我国发电仍然是以煤炭为主,占比为66%,零碳能源占比仅为29%。而发达国家,如英国,采用零碳能源的比例已经达到45%。因此,未来我国首要任务是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比例,特别要降低煤电发电。 谁能担当起零碳能源发电的重任呢?零碳发电方式包括太阳能、风电、水电以及核电。水电已经基本开发的差不多了,剩余待开发资源都在偏远地区,开发难度比较大。核电存在核安全和核废料的问题,还不具备大规模增长的条件。最好的发电方式是太阳能和风电。 太阳光和风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储量不用担心天花板的问题。有论文研究表明,如果地球表面0.1%的面积覆盖太阳能电池板,按照5%的光电转化率,发电量就能达到世界年消耗能源的40倍,几乎能够完美解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因此,我国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个目标是当前太阳能和风电总装机量的2倍以上,给足了想象空间。 那么问题又来了,太阳能发电和风电相比,谁更有前景呢?太阳能的发电原理是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即光伏发电。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电池板,就是光伏发电的载体。风电则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从发电原理可以看出,光伏利用的是半导体电子技术,风电则更偏向于机械制造。所以相比之下,光伏的科技属性更明显,技术迭代更快,降本能力也更强。 因此,光伏成为过去十年我国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虽然 长河游戏百科网 http://www.eternalriver.com.cn/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