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安图信息港 2023-06-01 450 10

俄超高速导弹神话被区区爱国者2打破,再谈超高速和美帝拦截

嗯给我查一下小孩身上起了个小斑

俄超高速导弹神话被区区爱国者2打破,再谈超高速和美帝拦截

邵旭峰

给思考少、情绪化主观化的人讲道理,给读书少、读书不行的人讲科学,都是这个世界最艰难的事情之一。

关于超高速以及俄的超高速水平,之前讲了不少次,还有俄的整体军力水平、包括核水平——在俄全面攻入乌克兰之前几年就讲,但由于限流和部分人不爱看、看不懂也不想看的原因,知道的还是很有限,很多人喜欢看夹头之类那些·····

一、俄引以为傲的超高速神话被个二流爱国者破灭,及后果:

这几天的综合消息,基本可以确定俄罗斯一枚“匕首”超高速导弹被已经在乌克兰实战部署的爱国者-2拦截系统击落。

这个事情的后果很严重:

目前已经在乌克兰实战部署的两套左右爱国者(美国和德国提供),都是2型,不是最新的3型,3型体积缩小了2/3,一辆发射车可搭载4枚2型拦截导弹、可搭载12枚3型,但3型拥有远超2型的过载和锁定能力——已经可在洲际弹道导弹弹头的末端进行拦截、射高射程也有所扩大——射高达到100公里到150公里,这是内大气层的次高空,150公里以上到200公里就是高空了,萨德导弹和最新的标准6block1B可达到这个高度,200公里以上,就是大气层外了。

荷兰提供的两套爱国者日前在泽连斯基访问期间也已经起运,一周左右时间应该就实战部署了,并和其他爱国者系统、及其他防空系统整合。北约之前承诺了4套爱国者。还有法国意大利提供的SAMP-T系统应该也在近期送抵乌克兰并部署整合。

很明显,北约提供的爱国者-2都已经可以克制来自俄罗斯的超高音速导弹,更不谈爱国者3,俄罗斯现役超高速导弹,其他的超高速导弹(“锆石”、KH-95)还有次超高速导弹(KH-22,最大攻击速度4马赫)水平也就“匕首”的水平、或还要低。

俄引以为傲的超高速导弹已不再对乌克兰构成威胁(一个是确实可被拦截、一个是俄自己数量也越来越少,乌克兰4套爱国者+1套SAMP-T系统基本够了),目前其可威胁乌克兰的,只有洲际弹道导弹,这个爱国者-3在其末端就可有效拦截(萨德和最新的标准6、标准3、GBI更可在自己拦截区间有效拦截,拦截区间和爱国者相当的最新的标准2应该也可以),但美帝暂时没有给乌克兰提供——或许美帝和北约是给俄留点最后的面子、还有回旋的余地。

下图是乌克兰4套爱国者(红线)和一套SAMP-Y系统(紫线)的可能性部署和拦截覆盖情况——爱国者系统尽量前出,尽可能多地深入覆盖俄本土和克里米亚、顿巴斯、白俄、海上范围,以在尽可能远和高的范围摧毁俄超高速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重型巡航导弹,SAM-T系统则在中心,以拦截基辅等大城市和扎波罗热电站被俄先进威胁导弹渗透进来的攻击,其他防空和拦截系统则穿插部署其间,应该会尽量往前沿部署,除过保护城市和核电站、大坝、一线进攻部队之外,也互相保护。

但美帝和北约现在在波兰等部署有大量爱国者3和萨德、陆基宙斯盾(搭载有标准3(最大高度1500公里)和标准6、标准2等),还有大量海基宙斯盾,以及欧洲的SAMP-T系统(搭配多型导弹,最远的紫菀-30block2射高在300公里左右、射程在2倍以上),总体是完全可克制半径内的俄海基和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

总体来讲,乌克兰将完成部署的4套爱国者和一套SAMP-T系统,基本可以克制俄越来越少的超高速导弹,以及更好拦截的中程弹道导弹和重型巡航导弹的。至于较低层级的巡航导弹、短程弹道导弹、战机轰炸机等,用8套NASAMA和4套Iris-T,还有若干S-300、阿斯派德(西班牙等提供)、萨姆,以及近距离的“风暴”(搭载星光三头导弹)、“复仇者”(搭载毒刺导弹),以及海量的便携式毒刺、星光等就行了,下图是“风暴”——

俄对乌克兰的威胁,基本只有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武器了,但如果要发射这个,北约应该就会就近参战——至少开始拦截,而拦截的效率会很高,因为是海量的多方向、多型、多层、多次配合的拦截,很难有漏网之鱼。

俄被压的确实没脾气。

乌克兰的反攻,越来越没有后顾之忧,前线的地面装甲也会被极大保护,而俄的一线部队,一方面本身也越来越弱、一方面其防空保护能力也非常拉胯——这种情形,如果乌克兰开始全面反攻,你基本能想见相关情形和态势。

等SAMP-T系统到位和部署整合、还有福特号航母群(或者别的搭载F-35C的航母群)搭配大量宙斯盾军舰(主要负责拦截)和一定核潜艇(主要负责发射战斧导弹)到地中海,另一个航母群到北大西洋和波罗的海海域,乌克兰的全面反攻就开始了——事实上,局部反攻已经开始。

可点击或复制搜索:

乌军反攻其实早都开始,你要的全面、摧枯拉朽、风卷残云也快了

二、超高音速,美帝和俄的超高音速水平及其他:

首先,在当下科学语境,一切速度达到和超过5马赫的导弹和其他飞行器,都叫超高速。这个速度不是说一直都超过5马赫,在最后攻击段有5马赫和超过就行。

目前现役不出大气层的超高速导弹,由于动力和空气阻力、以及材料的耐热性等综合音速,最大速度还没有达到10马赫的,最大在8马赫左右——左e粉张嘴就十几马赫,二三十马赫·····

美帝这些年一直试验在大气层内10马赫左右的飞行器和导弹,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实际服役的——或者说还没有公开服役的,比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试验的X-43无人飞机(有说是一种轰炸机)和X-51超高速导弹,速度好像都在10马赫左右——

尤其是美帝正在密集试验(或已经开始执行任务了)的黑鸟2(SR-72)超高速侦察机,采用变循环发动机和完全超前的材料——根据2017年左右主管这项试验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副总裁的说法,其速度是黑鸟1(SR-71)的两到三倍,黑鸟1是3.5马赫,这个的速度应该在10马赫到11马赫左右。

根据各方面爆出来的信息,这个黑鸟2,拥有目前世界最前沿、也最成熟的大气层内超高速飞机技术——其速度也超过目前现役所有大气层内发射、飞行的导弹。

当然,其要达到10马赫的速度,应该高度很高,在空气越来越稀薄的中高空。在中低空,很难达到如此高速。

还有,媒体一度爆出美帝还在试验更加科幻的反重力飞行器TR-3B,如果这个确实是真的,那美帝已经开始尝试打破大气层内外的限制——可自由出入大气层,大气层内的飞行速度也接近大气层外,也就是10马赫和更高速度。

事实上,美帝已经有可出入大气层的飞机和飞行器,比如X-37B、比如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但前者出大气层需要火箭推动,后者可以自己出入,但出去后更多是直上直下(把卫星送到特点位置后开始落下),不能自主飞行。完全可自主出入飞行的,还在试验。个人在2019年年底写过一篇文章,可复制搜索了解,当然,时间已经过去三四年,很多东西有些过时,但还是值得一读:美国诸多技术和武器正在打破传统的局限和限制

由于SR-72确实已经接近实战服役,所以美帝确实有可能已经启动更加先进和科幻的军事计划。

但美帝更新一代的B-21轰炸机确实快服役了,还有稍微滞后的六代机——可能这个B-21的最大速度,会在3马赫到5马赫之间,六代机的最大速度,会在5马赫到8马赫之间,越高速度越快。六代机在极高升限达到10马赫也不一定。

如此之高的速度,主要来源于完全领先的发动机技术,比如现在F-35所用的F-135发动机,其推力已经达到恐怖的22吨,只用一台,就能推动F-35肥电战机以接近2马赫的速度飞行,并能垂直起降,要知道F-35的规格已超过大部分中型战机,基本到重型战机了——如果在这个发动机基础上再发展、且用两台,并成倍提升战机最大升限,你想想会达到什么速度。

至于在大气层发射和飞行的导弹,目前世界现役最先进(快和精准锁定击毁能力)的,是美帝最新标准6block1B、萨德导弹(这两种导弹的速度和拦截能力、距离和高度(200公里高度)相当、前者可能更先进一点,区别主要是所在系统的不同)、还有以色列大卫投石索拦截导弹(拦截高度比前两者稍低)、欧洲最新最高的紫菀-30block2拦截导弹(拦截高度可能比标准6和萨德更高一点),速度都在8马赫左右及以上。俄罗斯匕首、锆石、KH-95的速度,在5马赫到6马赫左右,俄的次超高速导弹KH-22,最大攻击速度在4马赫左右。下图是形状诡异的大卫投石索导弹——

你要清楚,速度更高于俄超高速导弹的拦截导弹,其技术难度要更大,一个是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尤其是其拥有极大过载和锁定、瞬时调整能力,可拦截击毁超高速导弹——你可想象两者以十几马赫的相对速度拦截撞击的难度。另外,这几款超高速拦截导弹,也可当攻击导弹使用,比如标准6反舰导弹。俄的这几款超高速导弹,主要用来攻击静止目标和相对静止目标(比如军舰),距离拦截导弹等还有代差——事实上,其实打实最先进的S-500,也还在破片杀伤拦截。

根据爱国者2都能拦截“匕首”来看,爱国者3更可以,标准6block1B和萨德、大卫投石索、紫菀-30block2更加可以——这几款拦截导弹,都还可在自己的拦截区间拦截以十几马赫速度落下的洲际弹道导弹弹头。还有在大气层外拦截的标准3block2A(1500公里高度),以及高度和距离更大的GBI(陆基中段搭载)。

美帝目前不出大气层的超高速攻击导弹,似乎主要集中在空对空导弹,比如AIM-120E(5马赫左右),比如AIM-260(这个可能也在8马赫左右),这些导弹体积小,但过载和锁定能力、飞行姿态和轨道瞬时调整能力极大,除可攻击隐形战机和各种常规巡航导弹、中程弹道导弹之外,还可直接攻击超高速导弹、以及处于上升段的洲际弹道导弹,尤其是这种导弹可空基发射,能被最大化前沿和战场部署,威胁性很大。

美帝搞的中大型超高速导弹,似乎都要出大气层“打水漂”飞行,比如已经开始服役的陆基“暗鹰”(也可在海上平台发射),还有已经综合试验成功的AGM-183A(“箭”)——但美帝似乎又“暂停”了,就像之前的X-47B隐形无人战机一样,其肯定在玩别的算盘。

这些出大气层打水漂、然后重入大气层的导弹,速度成倍提升,在十几马赫到20马赫之间,和出大气层的洲际弹道导弹相当。在大气层外,如果有火箭继续加速,速度可达二十几马赫,比如X-37B,速度在25马赫左右,可连续飞行两年多时间。

请注意出入大气层的速度区别,这个中学物理上就有。

这些导弹,没有过于远离大气层——也就是还受到一定空气阻力、距离大气层越近阻力越大,还有重力的作用,为了获得高速和更复杂的运行轨道(提升拦截难度),其采用多次擦撞大气层顶缘的方式飞行,速度应该能达到20马赫左右及以上,最后重入大气层,速度有所下降,但也在十五六七马赫。

俄罗斯类似于美帝“暗鹰”的,是“先锋”,但先锋遭遇重大技术难题无法突破,以现在俄罗斯的综合能力,应该很难突破了。

还有,美帝AGM-183A“箭”的大小和俄罗斯“匕首”相当,但“箭”不但可出大气层打水漂飞行远得多的距离、速度也远超匕首(至少是匕首3倍,其重入大气层的速度据称在十七马赫左右),尤其是“箭”可超高速滑翔精准攻击大气层内飞行的各种常规巡航导弹和战机、超高速导弹以及处于上升段的洲际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

从技术难度讲,“箭”的技术更超“暗鹰”、再不说俄“匕首”(只能在大气层内以低得多的速度攻击静止目标和相对静止目标),是超高速攻击导弹和拦截导弹的结合,其拦截技术在美帝现有爱国者3、萨德、标准系列导弹、GBI等直接撞击的动能拦截基础上更加发展,是从天而降的超高速动能拦截,以十几马赫高速撞击摧毁目标。

就“箭”的从天而降撞击拦截而言,标准3和GBI能在大气层外以超过20马赫的更高速度拦截撞击目标,但不是在大气层内;爱国者、标准6、萨德等可在大气层内精确撞击目标,但速度都不超过10马赫——“箭”的撞击是在二者结合基础上的再发展。

箭是“暗鹰”和先进拦截的结合——请仔细思考这种导弹,再思考如果这种导弹加装高爆弹头或核弹头的攻击力。

根据美帝的路数,其应该是用暗鹰这类导弹发动对高价值大型和重要目标的常规攻击和核攻击,而用“箭”这类超高速导弹,远距拦截对方正在上升段的洲际弹道导弹、中远程弹道导弹,还有准备出大气层的超高速导弹、以及不出大气层的超高速导弹,大型带核巡航导弹,以及先进和有威胁的轰炸机、战机,用更具灵活性和随机部署的AIM-120E、AIM-260这类超高速空对空导弹近距离拦截——距离远的、国境内大纵深的目标(几百上千、几千公里外的),用前者拦截,距离近的(两三百公里内的)、国境线附近的目标,用后者。

美帝在2020年开始采购炸弹卡车F-15EX(最大载弹量达到13.4吨,最大速度2.5马赫),其第一考量应该是搭载“箭”这类超高速滑翔导弹(三四吨重),去灵活机动地尽可能抵近拦截正在上升的洲际导弹和已经发射的超高速导弹、或者战略轰炸机之类。再就是搭载大量先进空对空和对地导弹,拦截或攻击。

此外还有快速发展的激光拦截,都构成传统拦截的重要补充——或许过不了多久,这些飞速发展的、目前还非主流的拦截,就成主流了,而传统拦截会成为补充,并很快消失。

至于俄的拦截,距离美帝爱国者等传统拦截的差距,都越来越远,更不谈新型方式——俄直到现在最新的S-500,都还在采取破片杀伤拦截,这个拦截的弊病,笔者之前多次谈过,但直到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其黑海舰队大量的军舰、包括原先的旗舰莫斯科号在内的十多艘中大型军舰被乌克兰老旧的“海王星”反舰导弹、“圆点”短程弹道导弹击沉击伤,完全就说明了问题——有些也确实被破片拦上了,但没有破坏弹道,照样砸在目标上并引起大爆炸····

其实俄罗斯之前在叙利亚就部署有多套S-400防空系统,但基本没有实战成绩——这并不是说俄罗斯不想搞直接撞击的动能拦截,而是在雷达的精确探测和跟踪、锁定能力,以及拦截导弹的执行能力、系统的指挥能力,都跟不上才被迫采用破片杀伤的。

言归正传,俄在超高速导弹技术方面和美帝差的很远,且越来越远,反导拦截更是。

三、拦截及美帝正在建构的拦截。

就目前世界导弹的拦截难度来说,第一应该就是“箭”这类出大气层超高速打水漂,然后重入大气层,超高速滑翔攻击或超机动拦截各种目标的导弹了。第二是出大气层打水漂、然后重入大气层攻击静止和相对静止目标的导弹,比如“暗鹰”。这类俄罗斯现在都没有。

第三应该就是洲际弹道导弹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出大气层以后(上升段好拦、速度慢)超高速飞行、然后超高速下落重入大气层,这种导弹的拦截难度主要在速度快,但弹道比较固定、变轨也变不到哪儿去。

和中远程、洲际弹道导弹拦截难度相当,或者可能更不太好拦截的,是隐形、高智能(可自行规划路径并躲避雷达和拦截)、超低空、可匹配地形飞行的巡航导弹(比如AGM-158),再就是隐形战机。这类目标的拦截,最大难度在于不好探测、偶然探测到也不好追踪锁定,再不说指挥导弹拦截,红外追踪也不好搞,其做了很大程度的红外处理。

再诸如EA-18G咆哮者这类强电子飞机——可对地面和空中目标的雷达电子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由于隐形战机F-35也拥有强电子能力,所以对其的拦截难度应该在F-22之上,这需要极抗干扰的导弹拦截,但这类导弹目前······

再就是像俄“匕首”、“锆石”、KH-95这类在大气层内发射飞行,速度较高,但机动性不强的超高速导弹、以及更好拦截的次超高速导弹KH-22之类,这些用爱国者-2这类可直接撞击的动能拦截就可以拦截。

最后就是不隐形和智能水平一般的巡航导弹、不出大气层的中短程弹道导弹,稍微先进的防空系统就可以,但全部采用破片杀伤的俄制防空系统可能还是不太好拦截,这点俄乌战争完全验证了。

综合来讲,俄现有所有导弹,美帝都可高效拦截,包括超高速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对俄现有的、不出大气层的超高速导弹的拦截,爱国者-2都可以,更不谈爱国者-3、萨德、最新的标准系列等。

至于俄的洲际弹道导弹、还有中远程弹道导弹,爱国者-3(射高100到150公里、射程300公里左右)、萨德和标准6block1B(射高150到200公里、射程500公里左右)、标准3block2A(射程2500公里、射高1500公里)、以及陆基中段搭载的GBI导弹(射高和射程比标准3更大),还有欧洲最强的SAMP-T系统(有多型拦截导弹,最大的射程可能在300公里左右、射程在几百到1000公里左右)、以及海基版紫菀系统,还有以色列的大卫投石索(射高和爱国者-3相当、可能略高)、箭-3(高度和标准3block2A相当,都可达到1500公里),在各自的拦截区间内,都可实现高效拦截。

这就是俄普直到现在都没使用核武器、或者小型核弹的最根本原因,否则····

·关于自相矛盾:

历史上就有拿你的盾防你的矛的问题,下面也延伸聊几句,同时窥测美帝打造的最新拦截体系:

诸如“暗鹰”这样出大气层打水漂然后再入大气层的超高速导弹,可能即便美帝如上各自区间最强悍的拦截导弹(爱国者-3、萨德、最新的标准2标准6和标准3、包括GBI),都很难高效拦截——但还是可在一定程度上拦截,因为其速度虽然很快(十几马赫),但弹道还是比较固定,尤其重入大气层后,不怎么再变轨,用萨德和标准6block1b在大气层顶缘拦截、以爱国者3和最新的标准2补充拦截,应该拥有一定拦截效率。

但如果是“箭”这样的重入大气层后除过速度高达十几马赫、还高机动滑翔、且准度和锁定能力极高的导弹用于攻击目标,美帝现有传统拦截方式、包括最前沿的空对空导弹则都只能望洋兴叹——能有效克制的,只有大功率激光和相应指挥系统——

美帝早就开始搞激光,其在好几艘宙斯盾舰和两栖运输舰等上已经开始搭载150千瓦级激光,其也在2020年就在F-16战机上进行激光武器试验,在去年,军工集团就向国防部提交300千瓦级激光,这个激光已经达到战略级。

对“箭”的拦截,用战机搭载150千瓦及以上激光,或者军舰和陆基搭载,在区间内是可以拦截的。

之前一段时间的消息显示,美帝宙斯盾舰正在全面换装可兼容激光的指挥系统基线-10。

美帝六代机、乃至于可能有即将服役的B-21轰炸机和黑鸟-2,可能也会搭载激光武器,F-35可能都有渐次搭载激光的可能。

·美帝正在搞的拦截体系:

就美帝正在打造的拦截体系而言,其一方面在继续推进传统拦截发展,比如升级综合探测、追踪、指挥系统和导弹——形成远中近、高中低的综合搭配,一方面开始强化抵近拦截——对于上千、几千公里远的大纵深将要发射和已经发射的洲际导弹和超高速导弹、起飞的轰炸机等,用F-15EX之类搭载大距离的“箭”予以拦截,对于近距离的同类目标,则用战机搭载超高速的空对空导弹予以抵近攻击拦截,或者激光攻击。

对于即将发射、起飞的重要目标,首先尽可能抵近拦截,如果无法抵近拦截(比如俄在北边靠近北冰洋的地域发射)、或者拦截失败,接下来,就是传统拦截,用在作战区间内的爱国者-3、萨德,以及海基和陆基宙斯盾系统管控的标准-2、标准6、标准3拦截,再用本土和相关基地部署的陆基中段(GMD,搭载GBI导弹)进行拦截,形成高中低、远中近的多层多次拦截——对于要出入大气层的目标,进行出大气层前、出大气层后、重入大气层的多次拦截。

对于已经出大气层的目标,除过标准3和陆基中段之外,还可用外空间的X-37B等进行拦截——可通过发射撞击武器、“劫持”、发射激光等方式。

对于已经重入大气层的弹头,可用爱国者3和萨德、标准-2和标准-6做最后的拦截。

就俄现有导弹体系,基本可完全拦截或大部分的,但美帝显然在搞更强拦截方式,比如对可出大气层打水漂的导弹、还有可轻度变轨的洲际导弹及弹头可实现高效拦截的激光拦截···

有人可能又要说雾霾之类,战机和空天战机在雾霾之上···

如果美帝军舰和战机(六代机和B-21及F-35、乃至于F-15EX等)以及空天战机开始大量实战搭载高能激光,现有视界内的所有导弹,都是可高效拦截的。

当然,激光本身也可作为攻击武器使用。

大体如上,欢迎讨论。

公号:邵旭峰军观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图信息港  

© 2015-2020 Powered by 安图信息港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