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岩百科网 http://baike.csetech.cn/ 中国3个外交代表同时奔赴欧洲。俄罗斯的5大盟友齐聚陕西西安召开峰会。北约强调中国与俄罗斯不一样。中国3大代表出访欧洲所为何事?北约又会“放过”中国吗? 秦刚外长出访德国,展现中国立场 自年初以来,中国一轮轮的“外交潮”一直都扣动着全世界的心弦。在一系列外交活动中,中国展现出了重新开放后的活力与大国风度。而2023年即将过半,中国的这种“外交潮”仍旧没有停止。 近期,就有一系列中国外交官员奔赴欧洲进行外交访问。 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就在访欧期间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于伯林举行了会晤,并召开共同记者会。秦刚表示,此次访德的主要目的是为即将举行的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做准备。他强调,中德作为世界上主要经济大国和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应坚持战略自主,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团结合作。 此外,秦外长还谈到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他强调,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呼吁国际社会切实恪守一中原则,坚决反对一切“台独”行径。同时他也表示,乌克兰问题高度复杂,简单化、情绪化不是解决方案,只有保持冷静,为政治解决创造条件才是出路。 此外,秦外长还呼吁中德共同反对“新冷战”,反对“脱钩断链”。警告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就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 秦外长在这次记者会上的发言重点非常明确,总共有以下三个关键要素: 其一:战略自主,这一关键词强调了中德合作的基础是双方保持战略自主,呼应了中国支持欧洲战略自主的立场,也符合德国一贯务实的外交政策。 其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这一点向外界传达了当今国际秩序仍旧建立于二战基础上的关键信息,宣示了台湾回归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法理上维护了中国主权统一完整。 其三,反新冷战,反脱钩断链。这是对欧洲近期以“去风险化”思想的劝诫,欧盟的一些亲美政治家在意识到对华脱钩不受主流舆论欢迎之后,转变了反华思路,给部分脱钩套上“去风险化”外衣,这并不能改变其本质。 总而言之,秦外长的德国之行充分展现了中国的立场,传达出中国对维护中德关系稳定发展的诚意。 中法外交开始新一段历程 结束德国之行后,秦外长又在5月10日于巴黎会见了法国外长科罗纳。据法新社报道,会晤中,法方强调,在北京寻求调停俄乌冲突的过程中,中国可以作为“全球和平与稳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11日发布的会后新闻稿,科罗娜表示,法方愿意就乌克兰等重大问题同中国加强沟通,寻求更多共同点。秦外长则重申了中国以“四个应该”为基础的处理乌克兰问题的出发点。 同时,两国外长还就中法市场相互开放、扩大供应链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秦外长强调,中国支持欧洲加强战略自主主张,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的中欧关系。 此次会晤,中法两方的态度都有可圈点之处,双方氛围比此前秦外长与贝尔伯克的会晤更加轻松,法国方面基本延续马克龙访华达成的双边共识,在合作与俄乌和平方面对中国展现出积极态度。 秦外长发言的重点则仍旧是战略自主,法国是欧洲战略自主的最主要倡导者,中国显然对依托中法关系改变中欧整体对抗局面抱有期待。 在马克龙访华归来初期,曾遭受欧洲盟友的猛烈批评,但在第一轮舆论攻势之后,法国逐渐稳住阵脚,并获得了很多保持理性的欧洲国家支持,如今的中法会面无疑强化了四月马克龙访华达成的共识,为法国提供了助力,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独立自主的进程。由于法国在欧盟内部的主导地位,这种中法关系的良好发展趋势为未来中欧关系的转变提供了关键契机。 中挪会面仍以合作为主 与科罗娜的会晤之后,秦外长又在11日到12日对挪威进行了访问,并与挪威外长维特费尔特以及挪威首相斯特勒会面。 在12日与挪威首相斯特勒的会面中,秦外长重申了中国的一贯政策,以及对挪合作态度,赞赏挪威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务实理性态度看待中国,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则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同时,秦外长也强调,中国经济正加快恢复增长,将为包括挪威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空前机遇,他呼吁中挪在建交70周年之际早做准备,筹划相关庆祝活动,并扩大合作的广度深度,推动双边关系上新台阶。 同时,在访问期间,秦外长还集体会见了挪威议会外交与国防事务委员会议员,在与维特费尔特的会面后签署新版《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并会见了挪威商界领袖。 在此次对挪威访问的外交措辞中,秦外长相当强调两国之间的合作拓展,并着重提及了挪威恪守一中政策。这是在提醒挪威,在当前巨大的合作机遇面前,应当牢记两国关系是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础,提醒挪威方面应该审时度势,为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真正的重头戏并不是这场与挪威首相的会晤,而是同挪威商界领袖的会面。在会面中,秦外长对挪威商界领袖表示,中国和挪威应该深化合作,特别是在绿色经济领域。双方应该共同反对经济保护主义和脱钩。 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即中国与挪威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挪威是欧洲的主要能源出口国,未来的绿色经济发展将带来的能源改革对挪威来说至关重要。在当今美国试图垄断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资源,转移欧洲未来绿色经济产业的背景下,中国无疑向挪威抛出了一个沉重的筹码,可能直接影响整个挪威的未来,如果挪威接过筹码同中国一起维护全球多边主义,反对经济保护主义和脱钩,将对美国利用能源控制欧洲产生重大打击。 总结来看,秦外长在欧洲的外交成果无疑是丰硕的,他没有为欧洲部分国家近期的对华脱钩倾向所困,着重关注愿意务实合作的国家,为中国欧洲的合作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中国欧洲外交的“第二条线” 除了秦外长,近期还有两位中国外交要员已经出访欧洲或即将出访欧洲。 在当地时间11日,王毅任于维也纳会见了奥地利外交部长沙伦贝格。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显示,在此次会晤中,中方向奥地利传递了保持中奥关系良好发展、深化友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意向。中方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支持欧盟团结壮大,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方愿意与欧方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 沙伦贝格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表示奥方同样致力于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展良好的澳中关系,他强调奥地利不主张对华脱钩,愿意积极促进欧中关系健康发展。 这场外交会晤中双方的外交措辞略有差别。中国的态度仍旧是一贯的支持欧洲一体化以及欧盟战略自主,希望中欧关系维持稳定合作,而奥地利方面的回应则强调了“求同存异”,委婉的传达出中欧方面目前仍旧存在分歧,但奥地利愿意与中国共同努力,避免这些分歧影响到双方关系稳定。这场会晤基本奠定了中奥关系未来的友好方向。 此外,由此前中乌领导人对话决定的中国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访欧行程也将正式展开,据中国外交部5月12日宣布,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将于5月15日起赴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以及俄罗斯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深入沟通。 这次访问体现了中国信守承诺的态度,展现了中方秉承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的决心。从中乌双方4月26日达成共识到李辉代表5月15日出访,期间不到20天时间,在处理如此重要的国际事务时,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可见中国效率之迅速。 此次出访欧洲五国的李辉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俄国通”,上世纪70年代起就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苏联解体后又长期在俄罗斯工作,期间还曾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可以说,他对斯拉夫文化以及国际外交事务都有极其深刻的理解与工作经验,由他来执行这次访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佳选择。 此外,这五个李辉代表即将访问的国家也明显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中俄乌两国是直接涉事方,波兰则是欧盟反俄挺乌派的代表,法德两国则是欧盟的主导者,代表了欧盟的主体立场。 这次李辉代表的出访不但能对俄乌两国的态度进行摸底,还能进一步协调美国在欧盟的反俄代理人以及欧盟主体的相关态度,只有了解各方的心理预期与利益诉求,才能更好的进行调解工作,促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和平方案。 从这种务实的工作态度,我们也能看出,未来中国必定会在俄乌和平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普京五盟友齐聚西安,促进各方共同发展 在一系列外部外交活动之下,中国国内的外交进程也没有停止。 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5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将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届时中国领导人将亲自主持峰会,四位中亚领导人也将在16日至20日应邀访华,其中包括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则会在18日抵达中国与四国领导人会合共同出席峰会。 届时,中亚五国首脑将齐聚西安,这五国不但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还是俄罗斯的主要盟友,因此这次中国-中亚峰会将给国际局势带来重要影响。 此前,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官方定期会晤机制仅止于外长层次,其主要原因就是多年以来,外界都将中亚视作俄罗斯“后院”,俄罗斯也相当抗拒其他国家影响力在中亚扩张,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渐深化以及俄乌冲突的持续拖延,中亚的大国博弈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中亚国家对俄罗斯逐渐产生芥蒂,使俄罗斯在中亚难以一呼百应。 这时候,中国在中亚影响力的提升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件好事,在中俄经济共同化的大背景之下,中亚能够融入这个经济圈子,有助于改善俄罗斯与中亚的关系,全面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共同发掘合作利益。 此前,美国也一直在积极拉拢中亚,但未能取得中国这样的外交成就,对俄罗斯来说,一个深受中国影响的中亚远比一个全面倒向美国的中亚要好,起码在中、俄、中亚的合作体系中,俄罗斯的影响力不会被排除。 同时,中国也能借此进一步发展自身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亚是“一带一路”通往欧洲的必经之道,未来随着中欧铁路的全面通车以及中欧高铁的建设,中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北约会“放过”中国吗?不会! 随着局势的快速变化,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国际外交界拓展着自身的影响力,一直以来将中国视作重要安全威胁的北约,也开始出现了态度上的变化。 在5月11日的一场记者会上,北约军事委员会负责人鲍尔就对外宣称,北约把中国看作是挑战,但并不是北约的威胁,也不是敌人。北约层面没有对中国的这一定位,也没有对中国制定的军事计划。 他强调,针对俄罗斯和针对恐怖主义的军事计划才是北约的重点,而中国与俄罗斯不同。 这似乎透露出北约想要“放过”中国,不再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5月1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对外表示,北约多次公开表示不寻求地理突破,不需要建立“亚太版北约”,但却不断强化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执着东进干预亚太区事务,挑动阵营对抗。 他所指的北约强化亚太关系,是此前日本外相林芳正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对外公布的北约在日本开设联络处磋商活动,这一行动说明北约在实际行动上并没有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即便在官方层面并未改变对华定义,但仍旧以美国的军事需求为主,参与美国对华竞争遏制。在港媒《南华早报》5月12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就明确表示,北约可能利用对亚洲的扩张使其对华关系进一步纠缠。 对此,我们要保持警惕。在中国外交之花繁盛的今天,我们要防止任何来自外部的干涉扰乱中国全面复兴的步伐,尤其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约军事集团。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